秦邦宪故居
  发布时间: 2014-11-21 阅读次数: 1193  

秦邦宪(19071946),乳名长林,字则民,化名博古,无锡人。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党的新闻事业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

秦邦宪故居位于无锡城中崇宁路112号,19867月由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无锡市委、市政府2003年启动故居修复,2004年底竣工,200559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纪念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名人名居参观地免费开放。2007618日,我校在秦邦宪故居举行“党员教育基地”挂牌仪式。

秦邦宪故居原为无锡地方名流、秦邦宪族叔秦琢如的家宅“既翕堂”,建于清光绪末年。故居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放眼望去,青砖黛瓦,庭院抱厦,马头墙矗立,为一组典型的江南民居。因秦邦宪的父亲秦肇煌长期在浙江任职,早年已将无锡城中耆英里的祖遗老宅卖掉,在1916年返乡养病时,便租用秦琢如宅院西侧第四进“慎德堂”三间老屋,面积约89平方米。当年12月,秦肇煌去世后,秦邦宪与母亲朱氏及弟秦邦礼、妹秦邦范在此居住6年,度过了他的童年时代。

整修后的秦邦宪故居为临街三间门面门楣上挂有杨尚昆题写的“秦邦宪故居”匾额。左侧墙边立有一块“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走进大门,迎面屏风上布置有薄一波题写的“秦邦宪生平事迹陈列”几个大字。屏风前立有一尊秦邦宪的青铜头像,基座上写着“秦邦宪烈士”。屏风后400平方米的陈列室内,展出了反映秦邦宪生平事迹的历史照片及实物资料200余件

秦氏家族为无锡名门望族,是北宋著名文人秦观(字少游)后裔,秦邦宪是秦观的第三十二代孙。无锡的秦家分为“河上秦”和“西关秦”,“西关秦”的始祖秦金是秦邦宪的第十五世祖,被称为“九转三朝太保,两京五部尚书”,曾经开创了无锡寄畅园。秦邦宪的父亲秦肇煌18701916,字雨农,是清光绪年间秀才,列浙江省候补县丞曾任温州府地方审判厅刑事庭长,鄞县、长兴县统捐局长等职。

秦邦宪祖上以书香传家,读书成风。童年的秦邦宪先后在秦氏公学、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附小读书。1921年考入苏州江苏省立第二工业学校后,他经常参加学校师生组织的爱国活动,后来更是组织进步社团,编辑进步刊物,发表进步文章。19259月被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录取后,他经常聆听瞿秋白等革命家讲授马列主义,不久便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9月,他奉命赴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取名博古诺夫目睹了苏联十月革命的伟大成果。19305月回国后,秦邦宪化名博古先后在全国总工会宣传部、上海工联宣传部工作,编辑《劳动报》、《工人小报》。1931年任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宣传部长,4月改任团中央书记。

19319月中共在上海成立中央临时政治局,秦邦宪出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总负责人。1933年初从上海绕道汕头进入江西革命根据地,5月增补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39月国民党军对中央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时,他过于听从李德(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的指挥,使红军伤亡惨重,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51月遵义会议后,他虽被取消中共中央总负责人职务,但仍然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并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当年10月随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任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主席。193612月他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前往西安,协助周恩来与蒋介石进行谈判,对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作出了积极贡献。19371月他担任新华通讯社社长,不久又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秦邦宪曾任中共驻南京代表,参加国共谈判,促成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8年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和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兼组织部长后,他参与领导了武汉会战期间的抗日宣传和《新华日报》的创办工作。1940年底返回延安,他继续任新华通讯社社长,1941年创办《解放日报》并任社长,为党的新闻事业和解放区新闻机构的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在延安整风期间,他对自己过去的错误诚恳地作了自我检讨。19456月,他当选为七大中央委员。他还利用工作之余翻译了《共产党宣言》《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等书籍,为宣传和动员群众参加革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抗日战争结束后的19462月,秦邦宪作为中共代表去重庆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和宪法草案审议委员会会议。同年48日由重庆返回延安汇报工作途中,他因飞机失事牺牲于山西兴县黑茶山,享年39岁。同机遇难的还有王若飞、叶挺、邓发等高级领导干部。

陈列室还介绍了秦邦宪的两位妻子和弟、妹及子女的情况。其第一任妻子刘群先,无锡人,开始在无锡庆丰纺织厂和申新三厂做工,后从事工人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底赴苏联学习,19285月与秦邦宪结婚。后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牺牲。第二任妻子张越霞,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曾任中共广东省委委员兼妇女部长,1939年在南方局工作期间与秦邦宪结婚,秦邦宪去世后抚育子女长大成人。

秦邦宪胞弟秦邦礼(19081968),1931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赴莫斯科列宁学院学习,1937年回国后,长期在香港、华南一带从事党的经济工作。1960年被任命为国家经贸委常务副主任,党组书记。

陈列室出口的屏风上,标有周恩来的题字:“博古!你是为修改宪法草案而粉身碎骨的。我记住,我永远记住!我敢向你保证,我们要为完成一部民主宪法建立民主中国而奋斗到底!博古为人民而死,死得其所!博古的崇高品德和光辉形象永远留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走出陈列室向后就是“既翕堂”,堂匾上的字由清末南通籍状元张謇题写。堂上挂着一副颜色已经发黄了的对联“第一件好事只是读书;几百年人家莫非积善”。

再向后便是秦邦宪童年住过的“慎德堂”。房屋面宽三间,中间为客厅,西间前后均为卧室,东间前为书房,后为灶间。书房墙上挂有一幅题匾:“国之将亡,焉顾我身!宁愿生为中华人,死为中华魂。”

“慎德堂”前有一条横弄通向东侧的庭院。院中立有一尊秦邦宪全身青铜雕像。在秦邦宪铜像脚旁放有两只加锁的木箱,这是雕塑家为反映那段历史而特意设计的。遵义会议之后, 红军行至川滇黔的宿营地云南省威信县水田寨花房子村时,秦邦宪坦然地把中央委员会的印章、中央政治局书记处的印章等交给周恩来,并说要把文件担子挑到接替他工作的张闻天处,反映了秦邦宪为了革命利益,不计个人得失的坦荡胸怀。秦邦宪在遵义会议后虽然失去了最高领导人的地位,但仍然是中央政治局委员。长征途中,在与张国焘的较量中,他坚决地站在毛泽东的一边,确保红军顺利到达延安。

秦邦宪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秦邦宪同志毕生致力于追求光明与真理,他经济天下、锐意图新,不懈追求真理,他的一生是一代中国优秀知识分子心忧天下、曲折求索、英勇献身的缩影;秦邦宪同志终生执著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始终忠实于中国革命,忠诚于共产主义信念,矢志不渝;秦邦宪同志刻苦学习,儒雅博学,文采出众,他发表的文章、翻译的马列主义著作,影响了一代革命青年,对宣传和普及马列主义产生了重大影响。

秦邦宪

秦邦宪生平事迹陈列

秦邦宪故居

慎德堂

秦邦宪故居

秦邦宪雕像

 
   
学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高浪西路1600号 邮编:214121 联系电话:0510-81838822、85916000 招生咨询:0510-85916111、81838877、81838878、81838888
Copyright 2017 bet官网365.com,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9025827号  

苏公网安备 32021102000438号